首页 | 工会概况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民主管理 | 女工园地 | 社团协会 | 学院首页 | 文件下载 
信息公告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学院新闻>>正文
榆林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揭牌暨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仪式在我校成功举行
2013-11-10 17:50  

来源:院报 作者:尚莹  核稿:高谋洲 编发:蹇攀峰


11月10日上午,榆林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揭牌暨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仪式在学校图书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企业界代表、社会爱心人士、校友代表、我校副处以上领导、受资助的学生代表等近500人参加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榆林学院共募集到2129万捐款,分别来自20多家单位和个人。

上午9点,仪式正式开始。中共榆林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雷正西,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明,榆林市政协副主席麻宝玉,榆林市慈善协会会长刘洪,榆林学院党委书记高延龙、院长赵红星在主席台就坐。雷正西、高延龙、刘洪与企业代表榆林市文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奚军分别讲话,赵红星代表榆林学院致辞,榆林市民政局局长呼延刚代表省民政厅宣读《关于成立榆林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批复》,学生李华代表受资助学生发言。会议由榆林学院副院长王世平主持。

赵红星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是高等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基金会广泛争取社会支持是国外大学的通行做法,也是世界知名大学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说,学校建校55年来,各项事业虽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办学条件获得了明显改善,但总体而言,学校仍处于“爬坡”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将榆林学院等4所院校确定为陕甘宁革命老区“人才开发”的重要依托高校,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榆林大学。当前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启动前期相关工作。值此时机,学校成立基金会,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与积极参与下,基金会一定会薪火相传有所作为,成为推进榆林学院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的有力的“助推器”。

他强调,建立基金会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希望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基金会的工作不仅要服从学校发展的需要,还要尽己所能,帮助贫困落后地区和有需要的学校发展,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为榆林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雷正西、高延龙、赵红星共同为榆林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揭牌,企业代表及社会爱心人士现场捐款并接受榆林学院颁发的证书和聘书。

榆林学院院长赵红星与建行榆林分行副行长刘建芸签订了银校合作协议。

在揭牌仪式上,榆林市慈善协会出资45万元,榆林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出资45万元,共计90万元,资助了30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

中共榆林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雷正西结合自身经历回顾了榆林高等教育的艰难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榆林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和捐资助学对榆林教育发展的意义,勉励受助学子勤奋学习、实现自我、成人成才、回报社会。

最后,榆林学院党委书记高延龙讲话。高延龙说,大学教育基金会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公益性组织,是学校筹措发展资金的重要渠道。基金会应有意识地、主动地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广泛宣传,制定筹资规划和资金使用规划,把基金会的活动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基金会应该办成专业的劝募机构、专业的资金运作机构和专业的慈善项目管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依靠专业的业务活动支撑起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

高延龙指出, 今后基金会工作开展应坚持“热情、细致、专业、透明、节俭”的方针,核心的一点,基金会要给社会各界捐赠者一个非常信任、能实现捐赠者意愿的“有情有义”的形象,这是基金会长远持续发展的基石。

高延龙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推荐社会资源和校友加入社会公益事业,重视教育事业,重视榆林学院,提高基金会的声誉和运作能力,呼吁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支持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政策,包括为捐赠者提供减税的政策,为学校提供鼓励发展的奖励性政策等。

高延龙希望受到资助的同学珍惜政府、企业和学校提供的大力帮助,心存感激、心怀感恩,以更阳光、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尤其要奋发有为,成长成才,让资助我们的人感到自己善举的意义所在,同时也通过我们的努力传递爱心,让更多的人像我们一样幸运,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宝贵的帮助。

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揭牌暨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仪式现场

榆林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雷正西,榆林学院党委书记高延龙、院长赵红星为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揭牌

我校党委书记高延龙为捐赠企业及个人颁发赠牌

榆林市慈善协会与榆林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各募集45万元,共90万元用于资助我校30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

院长赵红星与建行榆林分行副行长刘建芸签订了银校合作协议

来自 20多个单位及个人共捐款2129万元

参会资助企业单位人员、校友、教师及受助学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