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高延龙
我校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优秀等次通过专家组检查验收,标志着我校历时4年的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创建文明校园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有力手段,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学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大举措。4年来,我校的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为主要任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大局,不仅促进了我校的立德树人工作,而且成为榆林市“四城联创”的一个亮点。对于我校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这些成效,上级领导和专家组是充分肯定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取得的成效还主要表现在校园环境整治和文化氛围营造等“文明”的表层,而“文明”内涵的提升则是一项系统的宏伟工程,具有长期性。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上,我们任重道远,必须继续努力,而且常抓不懈。一要更加充分地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职能,立德树人是高校最重要的使命。精神文明建设是从精神层面塑造人的工作,其成效事关学生的政治素养、精神境界、道德追求和养成习惯,工作难度大,重要程度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二要继续深入开展基础文明创建活动。实践证明,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处室、文明家庭等基础文明创建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基础文明创建活动中,群体凝聚力能得到加强,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抓好基础文明创建工作,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三要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多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我校已经形成一些在师生中有较大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赋予校园文化活动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学院精神内涵,进一步提高其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努力打造一批在社会上和兄弟院校间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园文化品牌。四要及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好做法制度化。在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全体师生员工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产生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并用制度固化这些方法,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将点上的做法推广到面上,以求产生更大绩效。
好风凭借力,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携起手来,进一步夯实学校发展的精神基础,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建成榆林大学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