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民主管理 -> 教代会 -> 正文

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2日 16:03 新闻来源:点击:


砥砺奋进创佳绩 乘势而上谋新篇

全面开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2021年8月21日)

                                                                                                                  许云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0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2020年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围绕“三高”(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三感”(使广大师生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1.顶层设计更加明晰。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学校确立了一项机制、两大目标、三条路径。一项机制:建立追赶超越的新机制,打破大锅饭,以业绩论英雄,在全校形成了人人跑政府、跑企业、跑校友的追赶超越生动实践。两大目标:确立了在2023年建校百年之际升格榆林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在2025年将工学、农学、社会学三大主导学科建设为C级水平学科的奋斗目标。三条路径:高度契合榆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契合科创新城的建设;深度融合在榆大型企业,把企业一流技术、一流工艺、一流装备引进课堂引进教材,把企业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引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打通产学研通道;广度联合大院大所大校,利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撬动社会各界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资源、人才资源、科技成果资源,向榆林汇集,向榆林学院汇集。

2.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新增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一流课程5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新农科1项,省级新工科2项、新农科1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1项、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2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各1个。顺利招收了两届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线远超一本控制线,生源质量大幅提高。本科生就业率82.6%,2021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到16.9%、录取率13.9%,报考率、上线率和录取率在省内兄弟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金奖;在榆林市2021年考试拟录用公务员人数中,我校排名第二。

3.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立项总经费近1.4亿(去年6300多万,今年上半年7600万,到账近6000万),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0项(去年24项,今年上半年16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面上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总经费1346万元。获批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北秧歌基地、陕西省羊产业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榆林市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升级为省级科研平台。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与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培育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每年获批科研联合基金经费2400万元,连续资助10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联合基金到账3600万元。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3项作品进入陕西省思想政治优秀研究成果奖公示名单,榆林市青年科技奖7项,榆林市调研成果奖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学校在全国689所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中,创新综合竞争指数居全国第10位,软科排名由600多位上升到412位。

4.硕士点建设和开放合作办学成效显著。新增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1个学术学位授权点——化学,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体育、土木水利、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旅游管理,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9个。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榆林唯一上市民营企业北元化工集团联合设置“北元人才班”。与韩国又松大学、京畿大学等7所国(境)外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合作举办的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我校继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之后获批举办的第二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5.服务地方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广大教职工积极践行“跑三”活动,靠能力、贡献、态度服务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助力榆林乡村振兴。“陕北农业节水综合研究”创新科技团队栽培技术示范推广2万亩。联合子洲应马安公司培育20万只超细绒山羊种群。与榆阳区政府共建3400亩“榆林学院塌陷治理产学研基地——智慧生态、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矿山”,总投资9800万元。与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共建农牧学研融合中心,总投资1500万元。与榆林市人民政府、陕西师范大学共建榆林道地秦药研究院,科研经费300万元。

6.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升。2020年引进博士15人,聘请学科专家16人,入选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3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榆林市科技新星2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1人当选陕西省党史研究会副会长、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专家。2021年计划引进培养回校博士50名,目前已签订协议41名。鼓励在职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并制定配套政策,“十四五”期间力争让40岁以下硕士全部参与博士培养项目,目前共有86名教师在国内外多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分两个批次分赴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培训学习;设立了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骨干+新入职教师”的结对帮扶模式,促进了骨干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的快速成长。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出台《新时代榆林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榆林学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师德失范问题“零容忍”。

7.办学基础条件逐渐改善。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教育厅招生规模与建设规模立项申请批复、省发改委项目建议书批复、省政府立项批复;土地预审和选址工作经榆林市政府批准,已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批,供地工作市资源和规划局正在审批中,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已进入评审阶段;财务风险评估已通过省教育厅审核,2亿元建设资金已到账,市政府给予4.5亿元资金筹措承诺;一期16万平米建筑的设计工作同济大学正在进行;“三通一平”的预算编制和审计工作已完成。东南角学生公寓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校企合作能源化工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产教融合农牧中心项目深入推进,校园停车场开工建设,新建1400平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协调地方政府部门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小初中入学问题;落实省市津补贴政策,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通过公开遴选合作银行,争取到7000万元智慧校园建设资金和5500万元捐赠资金。

8.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学校作为标杆,在省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打造了高水平话剧《播火者》,获得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榆林市委宣传部、榆阳区资助近1000万元,在西安公演5场、榆林公演3场,获得广泛赞誉。“陕北千人秧歌献礼建党百年华诞”展演活动在央视黄金时段进行展播。与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榆林市委、李大钊研究会和省社科联举办了“绥德师范与中共陕北党组织创建高端学术论坛”,推动党史研究阐释水平再上新台阶。首批12门红色微课全面展播,邀请了省内外100多名大学生和40多名思政课教师“重走转战陕北路”,绥师校区校史展览馆获批为陕西省委组织部现场教学点。

9.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一是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制定了党委班子“约法十章”,以党政一把手的带头、团结、担当、实干,带动班子改革创新、艰苦创业。二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获批陕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三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明显,在中央、省部级等媒体刊发、播出新闻稿件130余篇,发稿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召开榆林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会,学风建设得到加强,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不断提高。五是实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员满意度测评,开展“教师最多跑一次” 改革和 “四个尊重”“四有好老师”“四个正确认识”主题实践活动,成立了督查室、巡察办,强化重点工作督导,启动首轮校内巡察,纪律作风建设明显好转。六是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组织完成13000多名师生疫苗接种工作,保证了广大师生的安全健康和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七是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绥德县“双百工程”扶贫工作和清涧县枣林则沟村精准扶贫工作硕果累累,消费扶贫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多来,我们的工作有突破、有亮点,综合改革的力度、工作推进的深度、发展成果的显示度都达到了新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和教育厅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校广大教职员工众志成城、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描绘了国家“十四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并作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部署,高等教育发展将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高质量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态势,给学校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较为传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领军人才极度缺乏,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团队远远不够;学科发展层次不够清晰,优势和特色不够鲜明;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标志性成果和高层次科研奖项少;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仍然滞后。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对此,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机遇,迎难而上,主动扛起责任,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奋力谱写新时代榆林大学的壮丽篇章!

二、今年下半年学校重点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开端,也是学校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胜阶段。学校要坚持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争优势,以贡献求支持,在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新提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上迈上新台阶,在服务社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开放办学中开创新格局,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彰显新价值,在支撑保障建设上迸发新活力,在民生福祉上达到新水平,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动车式、跨越式发展。

目前,学校已经编制完成了《榆林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就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论证,在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原则性意见,提交此次教代会。请各位代表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畅所欲言,为擘画学校发展蓝图凝聚共识、献计献策。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能否跑赢“第一棒”,对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今年重点工作主要有:一是要全面启动新校区建设;二是完成2项以上国家级、14项以上省部级科技奖项布局与培育;三是完成1项以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布局与培育;四是完成审核性评估、1个以上专业认证的布局与培育;五是启动新一轮国家自然基金的动员与申报工作,力争获得20项以上;六是启动与榆阳区共建“榆林学院附属学校”建设工作;七是完成2021年追赶超越各项指标并进行严格考核;八是完成人事分类聘任、分类考核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鼓励激励政策,完成分级聘任工作和新一轮职称评定;九是完成学生的分类施教、分类管理,大幅提高考研率和录取率,大幅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高质量就业率;十是布局“一院一基地”、“互联网+”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显示度;十一是围绕三个主导学科,规划建设9个一级学科,凝练9个特色研究方向、组建9个特色团队、建设9个特色平台、形成3个特色专业群,打造3个特色鲜明高水平学科;十二是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全面落地“七进两联一交友”并进行考核,用老师的关心关怀关爱,感触感动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感谢之意、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和爱国报国之志。

各位代表,同志们,目前时间已经过半,我们要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1.加快构建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体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科学把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标准引领,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建设体系,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作用,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过校内外专业质量评价,加快淘汰老旧专业、改造“同质化”专业,采取减招、停招、撤销等措施,实现专业动态管理。加强课堂、课程、专业和教材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双万”计划、“四新”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师范专业认证、农学类专业认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及模块化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等,早谋划、早准备、早申请,力争今年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生物科学专业顺利通过师范专业认证,1-2个专业受理工程教育认证。启动我校新一轮审核评估。改革创新教学体系模式,凝练教学成果,做好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打磨、鉴定与申报工作,力争再创佳绩。开好2021年教学工作会,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与评价办法、相关教学制度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出台榆林学院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

2.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批“榆溪学者”“榆溪工匠”。坚持领军人才优先发展政策,重点引进和培养具有卓越学术影响力的知名教授、行业专家、学者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坚持内培外引,努力完成好今年50名博士引进任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针对辅导员队伍,突出以赛带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针对专业课教师,实施能力提升计划,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针对管理和后勤队伍,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工作谋划,提高工作标准。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交流规划,为教师外出学习、深造提供更多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考核考评等全环节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优化教师服务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包容、宽松、尊重的文化氛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3.大力培养堪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营造优良学风,教育学生一心向学。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增强学生爱国、爱党情怀。严抓课堂管理,严格考风考纪,强化学习过程考核。逐步建立学风学纪、学业成绩、考研就业等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与辅导员、班主任业绩、晋升相挂钩的考核机制。树立优良教风,引导教师潜心育人,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负起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责任。积极构建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和育人资源的长效机制,引导和鼓励教师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和专业选修课。丰富校园文化,构建优良育人环境。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系列化、精品化。强化学术文化建设,构建健康的学术生态,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氛围。开设丰富的通识教育文化课程,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增强理工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强化教学场所、办公场所、校园公共区域等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味。

4.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强化学科的龙头作用,立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需要,聚集资源,将工学、农学、社会学科建设成我校的主要学科;围绕硕士点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开展培优计划,分层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打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展学科门类。瞄准榆林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需要,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的特色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的科研协同,围绕重大科研项目、重要科研方向组建高水平团队。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引进与培养,扎实开展研究生教育,扩大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生的规模。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现有学位点顺利通过专项评估。

5.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引导教师面向科学前沿问题、面向“国家、榆林、三黄”创新治理与人才培养工程重大战略需求的进行基础研究,做好2022年国家级项目、省部级奖项申报工作,跟踪对接已申报的省市科研项目。积极践行“跑三”,不断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围绕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和服务榆林,以行动换支持、以服务拿项目、以成效获认可,保质保量完成1亿元经费目标。抓紧出台科研成果激励政策,激发报奖积极性;拓宽奖项申报渠道,联合中科院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等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教学科研奖项,特别是要做好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的申报工作。力争在省级平台建设上有新提升,落实与榆阳区政府共建“榆林学院产学研基地”、与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共建农牧学研融合中心等相关工作,尽快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并顺利通过验收。

6.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实施职称评聘改革,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体系。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尽快启动岗位分类分级聘任、考核、管理工作,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业绩为导向,坚决落实以追赶超越任务完成度为考核目标的绩效动态分配制度,突出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个人贡献紧密联系的薪资体系,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引导激励广大教师重教学、强科研、抓管理、争项目,让苦干、实干、能干的同志名利双收。

7.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尽快完成新校区土地预审工作和新校区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工作,力争9月底举行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暨新校区建设启动仪式,配合榆林市政府向在榆煤炭、化工、建筑等企业募集新校区建设后续资金。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农牧中心、校企合作能源化工基地等在建基建工程进度,推动绥师校区球类风雨操场建设项目,启动节能环保校区规划和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与有关单位对接,推动教职工住宅建设工程,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8.夯实升格大学任务。深入研究升格大学政策,对标对表升大指标体系,分解土地、人才引进、奖项申报、研究生招生、学科布局与建设、科研项目经费等任务指标,强弱项、补短板。要明确短板弱项以及完成任务的二级单位、团队、人员等,责任到人,确保科学精准落实。按照学校“十四五”总规划,做深做实各分项规划和二级学院、部门的三级规划,并以项目的方式细化为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要及时召开工作安排部署会,出台完成短板弱项的激励制度,相关责任单位、团队、人员要尽快拿出完成任务的方案,为升大做好基础工作。每个学院梳理出特色团队、特色研究方向、特色研究平台、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院的建设方案;根据追赶超越的任务,人事处会同各学院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将升大关键指标目标与个人常规工作任务置换、考核奖励、职称评定、晋级聘任等关联;根据追赶超越任务目标和指标,各学院尽快制定考评方案并按照文件要求进行严格考评,发展规划处尽快牵头完成追赶超越数据支撑系统的建设,做好教育事业和质量监测数据采集上报工作,并着手研究制定2022年追赶超越专项任务方案。科研处梳理出学校省部级、国家级奖项数量以及与升大奖项要求差距,根据差距进行奖项布局与聚焦培育,尽快理出奖项具体落地方案、具体培育方案、工作量置换方案、奖励激励办法等。教务处梳理出学校省部级国家级教学奖项、审核性评估、专业论证等教学成果以及与升大奖项要求差距,根据差距进行教学奖项和教学成果布局与聚焦培育;尽快理出奖项、教学评估和教学成果等具体落地方案、具体培育方案、工作量置换方案、奖励激励办法等。

9.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建带人才、带研究、带服务、带文化。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十个带头”,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党建“双创”工作,推进学校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加强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效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深入挖掘校史红色资源,切实将其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注重运用自身红色资源育人,在《播火者》基础上打造精品舞台剧《陕北星火》,做好在北京和西安的展演工作。加强干部培训基地建设,让绥师校区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接受思想洗礼的重要阵地。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落实《中共榆林学院委员会及班子成员2021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榆林学院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做好首轮巡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环境。

10.优化内部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修订《榆林学院章程》,坚持以《章程》为统领,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积极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夯实依法治校的制度基础。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原有的制度作全面自查与修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指标分解、压力传递、资源切块,进一步向二级学院放权赋能,将二级学院作为发展的动力源和发力点,将“大学办大学”转变为“学院办大学”模式,最大限度盘活一切资源,激发二级学院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

11.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特别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认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峻形势,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坚决阻断疫情进入校园。按照“谁的人谁管、谁的门谁看、谁的业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师生员工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确保万无一失,平安无事。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学校全面开启“十四五”、推进大学建设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更是面向未来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攒劲蓄能的重要会议,对于在新时期推动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榆苑人的崇高使命,扎根榆林大地,团结一致、共谋发展,抢抓机遇、再立新功,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三满意”大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