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
王军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总工会十四届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2年工会工作情况
2022年,在省委和全总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实履职尽责,创新开展工作,凝心聚力改革,在全总会议上指定交流发言12次,受到全总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9次,各项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着力抓了六件大事:
一是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认真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与全国总工会合办“中国梦·劳动美——十年巨变”第九届全国职工摄影展,承办全国正能量职工网络达人征集活动,举办全省职工讲书人大赛和歌曲舞蹈、曲艺小品、书法美术等征集活动,开展陕西新时代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喜迎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后,省总工会成立劳模工匠党的二十大代表宣讲团进企业车间、进职业院校,带动全省工会组建1700支宣讲队,线上线下宣讲5500余场次。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天天学”和网上知识答题活动,陕西职工代表队在全国职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总决赛一等奖。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作用,线上线下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党的二十大,“陕西工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被评为全国工会十佳账号,陕西工人报社抖音号被评为全国十佳(短视频组)工会新闻媒体平台。省国防工会命名了航天液体动力展示中心等一批国防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安康市总工会举办了“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亮出安康劳动美”职工短视频大赛。
二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产改工作纳入全省重点改革,召开全省产改推进会,出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实施意见》,确定第三批13个产改试点单位,并将改革成效纳入省属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党的二十大代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中的工人比例较上届均有所提高。举办首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制造、能源和服务等三个重点行业遴选6个工种开展竞赛示范,首次设计发布大赛赛徽、赛旗、赛歌,全省160支代表队、478名选手角逐大赛决赛,500多名选手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带动200多万名职工参与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其中,出租车(巡游车、网约车)驾驶员技能大赛被列为省级一类大赛,在全国属首创。陕西在全国产改评价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
三是开展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宣传。不留一个机动名额,只有层层“评选”,没有“上级内定”,各级各部门优中选优,推荐的500名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100个省先进集体,全部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金从每人1万元提高到2万元,并首次综合运用“报网端微”,交通站点、楼宇灯光秀等“点亮工程”及“劳动美”系列核酸贴纸等载体加大宣传,营造了学习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是召开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第二十八次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赵一德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若干规定、构建“工会+法院+人社+司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中推行职工互助保障、加强职工疗休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疗休养工作等四项议题,工会组织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五是切实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坚持抓源头、细排查、强化解、重实效,建立“七个一”常态化防控机制。省总本级开展专项排查化解9次,网络舆情分析12次,信访月报12期,下发风险监督提示函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7次,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1495人次,接听处理12351维权电话3090通次,召开重点疑难事案研判会48案次。设立全国工会劳动关系监测直报点59个,加强劳动关系研判分析,切实把“五个坚决”落到实处。省总工会被省委表彰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六是助力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各级工会心怀大局、心连职工,送物资、送温暖,一批工会干部挺在一线、志愿服务,充分体现工会担当作为。省总本级安排1100万元专项资金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全力支持基层工会,并向支援西安疫情防控的四川省医疗队队员发放“温暖礼包”。联合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参与消费帮扶,加强与江苏省对口市县区总工会的对接合作,落实好牵头负责省级单位定点帮扶吴起县工作任务,持续抓好定点驻村工作,巩固帮扶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杨凌示范区总工会协助省总工会做好第29届农高会相关布展工作。2022年,全省工会帮销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品4956.5万元,帮助13.8万名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构建工农联盟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入选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围绕主责主业,创新开展工作,四个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用好机制、搭好平台,激发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劳动热情。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全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并出台《实施意见》指导非公企业提高竞赛水平,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组队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竞赛荣获佳绩。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积极推进水利工程、铁路建设工程劳动竞赛入选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项目。渭南市总工会创新举办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劳动竞赛。省总工会在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设置陕西工会展区,生动展示了我省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成果。加强班组建设,举办优秀班组长培训班5期、培训763人,命名表彰“梦桃式班组”50个。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协助全国、省煤炭协会举办全国煤炭行业班组建设现场推进会。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开展了跨行业师带徒活动。创建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个、省级创新工作室联盟4个。省国防工会组织军工劳模服务团成员集智攻关,助力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工艺优化。省总工会推动“三秦工匠”项目纳入省委“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评选40名“三秦工匠”,为“三秦工匠”申报办理“三秦优才卡”。“三秦工匠”徐立平和刘湘宾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杨峰获评“中国质量工匠”,白芝勇获评“中华技能大奖”。各省级产业工会选树“陕西产业工匠人才”109名。咸阳市总工会推动将“4.27”赵梦桃小组命名日设定为“咸阳工匠日”。汉中市总工会组织劳模疗休养专列全国首发。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295场,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宣讲1700余场。建设“劳模林”,倡导国土绿化劳模先行。
二是主动维权、依法维权,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非公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集中行动,集中开展“民主管理在我心,践行《条例》在我行”主题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陕西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50家、先进个人99人。录制企业民主管理精品课程,在多家平台推出,在全国引起反响。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指导,全省新建集体协商制度企业945家,签订集体合同4948份,覆盖企业6973家,覆盖职工72万余人。西安市总工会推动新就业形态行业集体合同实现了零的突破。组建以“工会干部+公职律师+专业律师”为主体的法治体检组,深入新业态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督促企业落实有关法规政策,该工作获评“全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优秀案例”。组建法律服务分队92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162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843.9万元。咸阳市总工会开展普法基层行,创新打造“法律定制服务”工作品牌。组织全省32万名职工参加全国“情系女职工法在你身边”线上法律知识竞赛。持续开展“安康杯”竞赛,化解危害职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故隐患2万余件。
三是加强调研、精准服务,切实为职工解决关心的事、操心的事、揪心的事。开展全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设置1个总课题和10个分课题,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超过1万人,覆盖企事业单位近800家,形成总报告和分报告共29篇。开展“工会春送岗位助力复工复产”就业服务活动,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西安市总工会创新推出工会主席直播送岗,走在全国工会前列。全省各级工会筹集资金4.15亿元,开展“送温暖”“送清凉”工作。建成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网上服务平台,向4000名农民工发放400万元学历提升补助。省建设工会创建集中型和流动型“建设者之家”服务户外劳动者综合体。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省总工会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建成20个陕西省“司机之家”、5个全国“司机之家”。省交通运输工会开展了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回娘家”活动。成立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建成21家“省级心灵驿站示范点”。建成全国职工书屋21个、省级职工书屋100个,发放电子职工书屋阅读卡10万张,建成职工优秀文艺作品展播平台。发挥省级红娘志愿服务队作用,举办联谊会、集体婚礼等132场,受益单身职工2.6万余人,特别是开展的“会聚良缘幸福列车”全省示范性职工婚恋交友活动,网络直播观看、互动人数达18万人次。组织女职工专项体检39.6万人次、两癌筛查28.2万人次,选树母婴关爱室省级示范点120个、工会爱心托管班省级示范点20个。宝鸡市总工会推进宝鸡工会幼儿园和劳模主题公园的建设,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全省职工互助保障给付理赔金8899万元、受益职工8.9万人。陕西工会网上服务平台先后开展惠享出行、爱心帮扶、健康义诊等50余项普惠活动,惠及职工200多万人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省级十佳平台。
四是党建引领、建强组织,着力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效能。各级工会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细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营造廉洁环境,特别是持续开展“四个十”作风建设行动,“十改”“十问”“十努力”克服“十种现象”,清廉工会、效能工会建设不断加强。汉中市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打造“领航星、模范星、和谐星、团结星、发展星”党组织。榆林市总工会积极创建“1+5+X”党建服务品牌,建设模范机关。开发网上入会小程序,开展入会集中行动,全省建立覆盖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工会组织1943个,市、县(区)及以下行业工会联合会200个,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9.64万人。西安市总工会创新推出“全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机制,不断扩大有效覆盖。铜川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四个重点群体”工会组织服务全覆盖。省总工会联合省委网信办集中推动在陕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建会,受到全总通报表彰。以“县级工会加强年”为抓手,将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形成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铜川市总工会成立企地工会共建“联盟”,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省财贸金融轻工工会向基层单位免费赠阅《陕西工人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省市县三级工会举办培训班次631期,培训县镇工会干部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2.37万人次,基本实现全省基层专职工会干部培训全覆盖。陕西工运学院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高质量完成工会干部主体班次培训任务。陕西被全国总工会确定为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试点省份。加强工会资产监管,工会阵地的公益性、服务性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商洛市总工会建成市级工人文化宫。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建设完成工程量超过90%,特别是延安市总工会在工程建设中给予了全力支持。加快省工人疗养院整体改造提升工程,生态园林化品质提升,会议住宿环境不断优化,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受到各方好评。推动劳动科学文化研究,践行劳动文明。推进全省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工作,严格执行经费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确保工会经费向重点工作和基层倾斜。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加强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全总考核中连续十年荣获特等奖。
全省工会“一盘棋”,在2022年的工作中,各市(区)总工会、各省级产业工会、各单列单位工会围绕省总工会的总体部署,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和推行了一批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不断巩固和提升。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工会基础仍然薄弱,服务职工的前瞻性、精准性还需加强,推进工作的政策灵活度、措施延展度、外向关联度和业务融合度还需提升,工会干部的能力和结构还需优化,这些都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2023年工会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全省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围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强化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会组织改革和建设,扎实推进职工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维权服务、建会入会和加强党建、服务基层、改进作风等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陕西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工会智慧和力量。
(一)强化政治担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相结合,引导广大职工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造性和时代引领性,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完善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长效机制,组织专家学者、劳模工匠、先进人物等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不断完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工会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中,落实到工会报刊、网络、新媒体中,讲好党史故事、发展故事、劳动故事、劳模故事,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党史和工运史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重要节点,创新组织形式和表达方式,在增强吸引力上下功夫,引导广大职工传承发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光荣传统,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召开80周年,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并成立延安劳模文化创新协同中心,作为全国劳模文化联盟的成员单位。
三是以先进职工文化感染职工、提升职工。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劳动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职工心灵,打造“工”字系列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职工文艺队伍,挖掘和推广一批职工文化项目,为职工提供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建好、管好、用好职工书屋,广泛开展职工主题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工会”。开展全省工会系统送文化进基层活动,举办全省职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让职工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二)强化服务大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激发劳动大军力量
一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与党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联合调研、信息通报、定期会商等制度机制,特别是在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方面,推动出台更多政策性举措。系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加速推进。制定市(区)、产业产改工作评价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产改中的带头作用,着重抓好民营企业产改工作,激发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高质量建成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明确学院定位、办学模式,尽快投入使用。
二是广泛开展“强技能建新功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聚焦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新经济领域、秦创原产业链创新链,围绕工程创优、质量优化、安全生产、技能提升、技术创新、班组建设,持续实施劳动竞赛“十百千万”工程,积极推动竞赛向新职业新工种和非公企业领域拓展,着力促进区域联动,体现产业特色,增强工作实效。推动有关部门和企业制订完善奖励办法,推动竞赛与劳模先进评选、工匠遴选相结合,充分激发职工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继续加强工匠人才培育选树,举办第二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将竞赛与技能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展示、技能考评相结合,推动职工成长成才。做好2023年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和全国五一巾帼奖推荐工作。
三是不断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高水平办好陕西省第七届职工科技节,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推动“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搭建职工创新展示平台。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和动态管理,推动创建一批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积极推荐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参加各类奖项评选和展示交流。发挥工会网上工作平台、职业院校等作用,继续组织开展以班组长素质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持续提升职工学习力和创新力。
(三)强化维权维稳,确保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一是加大工会劳动保障地方法规源头参与和监督力度。推进《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立法进程,推动《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修订完善,推进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化规范化。推广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劳动用工法治体检等做法,推动建立健全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联动协作机制,全面提升监督实效。
二是着力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的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维护。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丰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功能及内容,提升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实施工会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提升职工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本领。常态化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建强配齐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引导职工技能和创新要素参与企业收入分配,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加强职工法律援助,依法做好农民工维权服务、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保障工作。深化“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等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
三是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和谐劳动关系先行”活动。规范落实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创新职工民主参与的方法路径,提升企业内部自主调处矛盾能力。认定一批全省厂务公开职代会五星级单位,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培育建设一批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健全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推进企业和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劳动争议调裁审对接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配合人社部门研究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政策,积极推动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全面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建设,推动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劳动者就劳动报酬、支付周期、休息休假和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开展协商。推动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对平台就业者的法律援助和生活服务。
五是健全完善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做法,抓好现有工作机制的巩固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主动下访、带头接访工作机制,基层工会工作评价激励机制,扎实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工作,做好劳动领域防抵渗透,把工作做在日常、平常、经常,把“五个坚决”要求落到实处。
(四)强化服务举措,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切实发挥工会服务阵地作用。积极推动落实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与区域文化共建共享,打造综合性服务阵地。按照“会、站、家”一体化模式,深入推进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爱心驿站、母婴关爱室、司机之家、建设者之家等服务站点建设,高质量完成省工人疗养院提升改造工程,扩大省内外职工疗休养基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创新关爱服务项目。优化升级网上工会平台,增强“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实效性。创新职工服务阵地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实践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优化工会资产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做精做优职工服务工作品牌。深入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互助保障、农民工子女关爱、颁发劳动证书、农民工求学圆梦、工会爱心托管托育、“会聚良缘”婚恋服务、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职工消费帮扶、技术工人疗休养等工作,为职工精准提供物质性、精神性、发展性服务。实施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行动,聚焦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高品质生活需求,开展幸福型企业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工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职工志愿服务品牌。加强工会与其他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联动协作,提升职工服务工作质量和影响力。
三是健全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有效衔接,以帮扶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丰富帮扶手段措施,提升帮扶工作水平。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社会资源、工会经费等多渠道投入帮扶资金,对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等不同困难类型的困难职工家庭精准帮扶、分类施策,形成层次清晰、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的梯度帮扶工作格局。持续做好工会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
(五)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清廉机关和模范机关建设。进一步落实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增强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对工会资金资产、招标采购、人事管理等部门和岗位的监管,强化内部审计控制和风险提示,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督,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二是深入开展“四个十”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行动。在全省工会系统扎实开展“十改”“十问”“十努力”“十种现象”检视整改工作,加大作风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作风过硬、担当有为、善闯善干、忠诚干净的工会干部队伍。以省市县工会换届为契机,推动各级工会班子优化配备。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三性”去“四化”。
三是加强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深化“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建设一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共建示范点。巩固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按照“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推动12家重点平台企业在陕公司建会全覆盖。加强“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职工群体入会服务的有效覆盖。拓展互联网百强企业建会成果,推动互联网企业、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建会扩面提质。联合民政部门推动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建会,加大民办医院、学校、幼儿园建会工作力度。
四是加强基层工会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坚持典型引路、推广经验做法,细化工作举措、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全省县级工会工作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夯实基层工会基础,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街道(镇乡)工会创星晋档活动,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行业工会联合会,培育一批“兜底建”工作突出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评选一批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全面推进全省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和工会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持续推动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基层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和干部培训,壮大基层工作力量。
2023年下半年将召开陕西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我们要在省委和全总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把陕西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成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同志们,实干出实绩,奋斗赢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前行,善作善成,奋力开创陕西工会工作新局面,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群众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